欢迎登录必威Betway东盟体育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首页> 党建阵地 > 热点专题 > 热点专题二

热点专题二
Company profile

“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二十九期(2019年5月)

访问次数:5584次   发布时间:2019-05-2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五)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八)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九)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十一)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十三)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五、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十四)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五)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十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十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十八)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十九)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
     六、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二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基层组织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二十一)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十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加强同知识界的联系,引导知识分子用正确观点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印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
        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现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广泛进行宣传教育,广泛进行探索实践,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上下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在工作中,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学习宣 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深化中国道路学习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立足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结合当今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密联系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精心设计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二、强化实践养成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要在深化拓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活动的基础上,向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延伸,进一步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围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设计工作抓手,组织开展活动,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心组织“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激励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围绕抗日战争重要 纪念日,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 题,广泛开展“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参观走访、党团队日、祭扫烈士墓、开学第一课等活动,开展楹联、诗词征集展示等网上系列活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保护利用,精心组织有庄严感的典礼仪式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规范、普及奏唱国歌和升国旗活动,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深化内涵、拓展领域、提升成效,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向纵深发展。强化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强化移风易俗、敦风化俗的工作,强化法治精神、人文素养的培育,着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使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把学雷锋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主题 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以社区为依托,以空 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广泛开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把志愿服务做到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健全注册培训、活动运行、服务记录、回馈激励、法律政策保障等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营造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生动局面。 
        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坚持诚信与征信相结合,推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不断完善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管理制度。组织开展“百城万店讲诚信”活动,建设诚信商户、信誉商场市场。加强诚信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促进由征信到诚信。开展信用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织“诚信建设万里行”新闻采访活动,引导人们诚实做人、守信做事。 
        深化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倡导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住宅节能、绿色流通、循环经济等工作,积极推广生产生活领域节约窍门,引导人们节约一粒粮、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南水北调沿线城市为重点,广泛开展人人节水活动,大力倡导节水优先理念,在全社会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发布“节约之星”,命名节俭养德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曝光铺张浪费典型案例,强化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导向。 
        开展公正文明执法司法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引导执法司法工作者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操作流程,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强执法司法监督,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 
        开展平安中国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宪法日”等主题活动,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总结推广基层民主恳谈会、基层民主议事会等做法,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网格化管理和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念,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抓住民族自治地方周年庆典、民族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深入开展文明旅游活动。深入实施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宣传《旅游法》,宣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动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宣传“中国好游客”,加强对游客特别是出境游客的教育引导,提升旅游文明素质。深化文明景区创建,抓住春节、暑期、国庆节等旅游热点时段,广泛开展文明与旅游同行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导游领队培训,增强文明旅游意识,把好护照关、组团关、出境关、交通关、落地关、行程关。加大对旅游公民和相关人员的规范约束,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曝光旅游不文明行为,切实解决公民旅游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化拓展科普活动,用好全民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普大篷车等平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鼓励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组织“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科学大师论坛、科技成果展和科技网上讲座等,介绍科技发展前沿和创新成果,激发人们科技兴趣和创新热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人们破除愚昧迷信、反对邪说邪教。 
        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贫困地区,重点在贫困群众。广泛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经常性地访慰问困难家庭、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帮助。深化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抓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为老少边穷地区送去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供农技培训、实用技术帮扶。开展巡回医疗和医疗机构对口支援等卫生服务。完善帮扶机制,建立对口帮扶联系点,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推进改水改厕,加强公共食品安全监管等。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公共卫生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推进全民健身行动,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 
        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宣传,扩大网上正能量,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加大网上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深化文明网站创建,推行网站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强化网站直接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有害信息的责任,落实网络实名制,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传播工程和网德建设工程,加强网络社会教育,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争做文明版主和文明网民,评选“中国好网民”。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和网上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网站,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开展公众人物“重品行  树形象  做榜样”活动。加强社会责任教育,引导文化界、体育界、教育界、科技界人士以及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强化自身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对社会负责、为他人着想,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众作出榜样。深入开展“光彩行动”,引导企业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倡行科学道德,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动员文体明星参与义演义赛、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等活动,追求健康生活情趣,树立德艺双馨、立德树人的良好形象。结合“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心连心”小分队演出、文艺志愿服务,探索“结对子  种文化”的工作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开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深化焦裕禄精神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和奋斗精神,自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开展修身律己活动,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基层干部等先进典型,使“三严三实”成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行使职权、干事创业的遵循和准则。 
        三、加强法规导向
        发挥政策法规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推动各方面在制定法律法规、出台政策制度、加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强化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各项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要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政策纠偏机制,该废除的废除、该修订的修订、该完善的完善,形成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支撑。 
        强化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治信仰,扎牢法治篱笆,运用法治的力量树立正义的道德天平。厉行法治,用执法的严肃性彰显法治的威慑力,用司法的公正性彰显社会的公信力。推动做好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法规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修订完善规范则。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紧密联系各地各行业实际,组织力量做好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各项规范守则,要内容具体、简洁明了,要求清晰、贴近生活,易于掌握和遵守。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强化人们的准则意识、律己意识,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矩。 
        四、深化推广普及 
        各级各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要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力度,形成联动、合力聚焦,大力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 
        加强阐释解读。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义、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作出科学阐释和正确解读。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城乡基层,通过讲坛论坛、座谈交流等方式,面向干部群众开展宣讲解读,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组织编写通俗读物,筒明易懂、生动形象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媒体传播。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整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大力度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全媒体宣传、全栏目融入、全方位覆盖。各级主要新闻媒体和都市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栏专题,运用新闻报道、理论专栏、言论评论、互动交流、公益广告等形式,持续有效地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做好“微”字文章,充分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平台。 
        扩大社会传播。利用多种场合和载体,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氛围。精心制作“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作品,鼓励各地创作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创意新颖、生动感人的公益广告,在公共场所、建筑围挡、公共交通工具等,利用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道旗灯箱、车载电视张贴刊播。在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 
        用好基层阵地。发挥各类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教育基地的作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课堂。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和少年宫等基层文化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建设,提升思想内涵和教育功能。充分运用城乡基层设立的道德讲堂、文化礼堂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五、注重典型示范 
        大力学习宣传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榜样,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 氛围。 
        宣传时代楷模和最美人物。完善申报、遴选、推广机制,中央宣传部及时发布各地和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对事迹突出、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时代楷模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各地要积极发现和宣传本地的先进典型,形成鲜明的价值观导向。 
        宣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在各地广泛推荐评选的基础上,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精神文明网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共同打造“好人365”宣传品牌。 
        宣传善行义举。发动群众举荐好人好事,评议凡人善举并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人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常为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窗口单位设立善行义举榜,定期张榜更新,褒扬凡人善举,传扬美德善行。 
        六、开展文化培育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珍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宝贵资源,充分运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培育家风家教。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大力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格。倡导夫妻互敬互爱、邻里互帮互助。积极培育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摒弃好逸恶劳、奢侈浪费,做到厉行节约、勤俭持家。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推进领导干部廉洁家庭建设,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倡导家庭文明新风。 
        传承优良校风校训。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优良校训,开展校训育人活动,用校训立德、用校训励志,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项目,深化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培育文明校风。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培训,强化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对传统乡贤文化,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继承,积极思想文化,摒弃过时消极因素,从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观念,赋予新意、改造形式让其中的精华闪亮起来,激活生命力,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积极培育与基层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发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培育弘扬良好企业精神。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诚信建设,开展诚信做产品活动,把诚信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各环节,打造诚信企业。加强敬业奉献教育,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命名一批示范点和岗位标兵,引导员工做好“八小时、手上事”。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动员工提炼和完善企业精神,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归属感、责任感。 
        建立规范礼仪制度。加强对传统礼节礼仪的整理创新,加强对风俗流变的引导,用优秀礼仪文化和乡土民风塑造文明风尚。建立和规范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礼仪制度,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婚礼、开学毕业典礼、开业创业仪式等,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发挥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样式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通过精彩故事、鲜活语言、丰满人物传递真善美,传递积极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充分运用影视剧、小说、诗词、戏剧、歌曲、曲艺、舞蹈等文艺形式,运用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样式,生动活泼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加强组织领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是必须始终抓好的国家战略。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耐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具体事情抓起,从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抓起,面向全民抓落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深入研究新情况新特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要担负起统筹协调责任,既抓好自身承担任务的组织实施,又抓好面上工作的督促落实。各相关部门单位和群众团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分内之事、分内之责,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同向同行的强大正效应。各地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要结合实际,根据本《行动方案》提出的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办法,明确责任分工,推动各有关方面履好职、尽好责。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创新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大力推进基层的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各地各部门要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部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制定具体可行的测评办法,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今年年底,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要对本《行动方案》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一次专项督查。
  • 上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二十八期(2019年4月)
  • 下一篇:“两学一做”学习材料第三十期(2019年5月)
  • Baidu
    sogou